您现在的位置: 主页 > 中心概况 > 建设成果

建设成果



    5年,中心教师共承担了教学科研项目100余项,年均经费超过2000万元,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,科技成果奖6项,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SCI/EI检索论文315篇。中心一贯坚持教研相长的理念,积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,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20余项,并自主研发WiseQ BasicXDMOS-3S等虚拟仿真软件,用于虚拟实验教学,科研仪器设备向教学开放。

    经过中心的“真实+虚拟”实验教学训练,学生们掌握了半导体的基本测试技术、微电子器件原理分析、工艺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的主要技能,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,加深了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,拓宽了知识面,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发展意识,推动了相近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,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    中心主要服务的本科专业 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(原微电子学)”、“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系统”和“电子科学与技术”均为陕西省名牌专业。其中,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” 和“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”专业分别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,“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”专业还于2013年被列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。在中心工作的支撑下,2015年,我校微电子学院获批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。
 
    近五年以来,在各项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中,中心教师指导的学生表现突出,共获得国际奖及国家级奖22项,本科生正式发表科技论文14篇,授权或申请国家专利5项,参加国创科研项目20项。
 
    虚拟仿真实验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,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、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作用显著。大学生在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中能熟练地运用虚拟仿真平台和方法,成绩优异,如,2010年学生完成的“驴友伴侣”作品获得该年度“全国大学生FPGA设计大赛”特等奖,并荣膺“ACTEL杯”;2012年“基于UHF及物联网技术的多节点数字一体化LBS系统” 获得“第二届全国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”特等奖;2015年学生作品“异构多核并行计算平台”获得“全国开源硬件设计大赛”特等奖,捧得“Xilinx杯”,并受邀做专题报告。